|
http://www.paper.com.cn 2018-08-01 中華紙業傳媒
|
中國造紙協會秘書長錢毅: 中國造紙工業告別了短缺時代,進入一個充滿挑戰和變革的時代,以資源、能源、環境等要素支撐的潛在經濟增長空間大幅下降,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化分工正在進行。中國造紙工業仍存在著產品結構不合理、部分產品結構性和階段性過剩,原料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不強,中小企業數量偏多及信息化水平、資源利用效率、環境治理能力較低等一系列問題,需要在轉型期內解決;紙張市場需求容量仍有一定的發展和調整空間。 造紙產業的基本定位和特點 造紙產業包括紙漿制造業、造紙業(含機制紙及紙板、手工紙、加工紙)、紙制品制造業三大部分,是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關系密切并具有可持續發展特點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 紙張消費量受到全社會各個領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與國家經濟安全息息相關,紙及紙板的消費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造紙產業以木材加工剩余物、竹、蘆葦、農業秸稈等工農業廢棄物和廢紙為原料,是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可持續發展特點和綠色低碳特點的重要產業。 中國造紙工業面對的是世界上最大、最有發展潛力的紙及紙板國內消費市場和世界主要的制造業所在地,目前中國紙及紙板消費量約占全球總量的1/4,占亞洲總消費量的1/2。 戰略轉型期 ——充滿挑戰和變革的時代 紙業發展處在重要戰略轉型期 當前,中國造紙工業告別了短缺時代,進入一個充滿挑戰和變革的時代。過去依靠資源、能源、環境等要素支撐的增長方式正在改變,潛在經濟增長空間大幅下降。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化分工正在進行,尤其是制造業正在從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轉移,同時也加劇了國家間的貿易爭端。 中國造紙工業仍存在著產品結構不合理、部分產品結構性和階段性過剩,原料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不強,中小企業數量偏多及信息化水平、資源利用效率、環境治理能力較低等一系列問題,需要在轉型期內解決。紙張市場需求容量仍有一定的發展和調整空間。我國的人均紙及紙板消費量與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這是增長的潛力。 面臨的形勢 ◆面臨市場環境的變化 (1)我國在實現了紙業供需基本平衡后,需求增速下降和部分產品市場飽和的雙重壓力。 (2)需求結構和營銷模式的變化。 (3)進一步加劇的優勝劣汰,部分企業要退出市場。 (4)貿易保護有可能不斷升級,比如最近的中美貿易戰。 (5)市場環境變化過程的加快。 (6)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及日益加劇的區域經濟發展變革,東南亞等地區的發展很快。 我國造紙行業體量大,對大宗產品需求量巨大,行業面臨保障供給的壓力,我國國內供需對國際市場也會造成明顯的沖擊。 ◆面臨發展方式的轉變 在產品短期時代依靠規模擴張還能實現增長,但是現在已不可持續,需從產能超常發展回歸到理性平穩發展的軌道。 提高發展質量,向市場引導和產業高端化轉變。 造紙行業需更加注重市場需求變化和運營效率,降低發展成本,把握好投資規模、投資時機與消費增長的平衡關系,改變原有的慣性思維,防止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 ◆面對綠色發展的必然趨勢 國內凸現的資源、能源、環境瓶頸和消費結構的重大變化,迫使行業向綠色發展方式轉變。 行業面臨的全球資源、市場、資本激烈競爭以及將更加明顯產品貿易的綠色壁壘。 形勢要求行業要充分發揮循環經濟的特點和植物原料的綠色低碳屬性,依靠技術進步,創新發展模式,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結構、資源和環境 ——目前造紙行業需面對的三大挑戰 結構調整的挑戰 ◆企業結構 在數量主導、規模擴張的慣性思維作用下,造紙產能仍在迅速積累并擴大;在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的大形勢下,分散的中小產能也在同步擴大;如何形成大型企業突出,中小企業比例合理的產業組織結構;如何在保障國內需求與供給基礎上,有效地防止產能盲目擴增是目前面對的重大挑戰。 目前,因為廢紙原料的問題,政府部門對國內在建、已核準和已立項的廢紙制漿造紙產能做了調研,新產能達4000萬噸以上,總投資額達1500億元以上。在此對行業發出一個強烈的預警信號,對于已經立項、核準但尚未建設的項目,要慎重決定。 ◆產品結構 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差別化、功能化能力欠缺;沒有完全形成適應多元化消費市場需求,形成高、精、特、差異化的產品結構。 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供給側主動培育引導市場,特別是加工紙和紙制品制造業,需加快優化品種結構,提升產品品質;加強品種、品牌培育,向社會宣傳品牌的質量和行業綠色理念,拉近與國際品種、品牌的差距。 ◆原料結構 原料供求矛盾突出,對外依存度逐年增高;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原料對外依存度不到5%,現在進口的木漿、廢紙和木片,折算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50%,增加了行業運行風險。 原料政策變化仍具有長期的不確定性,對企業決策帶來困擾。 國內原料資源瓶頸沒有突破,可利用量有限,國內資源量和占原料比例不斷下降,使用國內木材原料和非木材原料生產的紙漿占比已小于10%,而且還有下降的趨勢。 進口木片制成的紙漿、進口商品紙漿、進口廢紙、進口成品紙及紙制品生成的廢紙共同支撐了國內的紙張生產和補充了國內的廢紙循環損失,或者說理論上國內回收的廢紙中絕大部分纖維含量最初來自于境外生長的植物并保持了國內廢紙的質量。 國內廢紙回收量已接近理論可回收量,像生活用紙等產品是不可以回收的。另外每年隨產品出口到國外的包裝紙、說明書等產品遠大于進口。經測算,每年有3000多萬噸的紙隨產品出口到國外,而進口到國內的紙只有不到1000萬噸。如果繼續提高回收量的話,就有可能將一些不能回收的紙回收進來,或者增加很多雜質。如果長時間補充不足,國內可回收量、廢紙質量和廢紙漿品種比例均將無法維持。見圖1。
各類漿種之間的平衡,如半化學紙漿自身的平衡,主要應用到瓦楞原紙。現在國內基本都關停了,唯一的補充就是國外廢紙,如果這部分來源沒有了,就會對國內瓦楞紙的生產造成影響。瓦楞紙的產品質量會下降,進而影響到下游包裝行業。 環境的挑戰 ◆自然環境 面對不斷加嚴的環保要求,不斷加大的執法力度,不斷提高的環保投資的挑戰; 面對區域、流域的準入政策的變化和不確定性的挑戰; 面對環境治理長期目標對企業發展的挑戰。 ◆社會環境 社會和機構對造紙行業的誤解在不斷加深,行業自己的聲音并不是很強烈,有些政府機構和媒體對我們行業還不了解。 國際市場的貿易保護趨勢和加劇的貿易摩擦。 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和行業社會形象急需改變,這是企業需要面對的挑戰。去年7月份,中國造紙協會啟動了行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工作,通過我們的努力,向政府、公眾、媒體主動介紹行業,樹立正面形象。 上下游產業缺少必要的溝通了解和協作整合。最近廢紙價格波動,也加深了行業間的誤解。 機遇——從挑戰中獲得 面對世界上最大、最有發展潛力的紙張消費市場,不面對挑戰就得不到機遇。行業需團結在一起共同面對挑戰,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 (1)提升品質,增加品種,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2)經歷陣痛,通過調整使產業結構更趨合理,科學理性謀求長遠發展; (3)建立行業和社會責任意識,改變社會誤解,提升行業企業形象; (4)增強創新能力,提高行業和企業發展質量和經濟效益; (5)努力使污染得到有效防治,降低水資源和能源等消耗; (6)推動造紙工業實現由大到強的戰略轉變,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現代造紙工業生產體系,實現綠色紙業發展目標。 |